您现在位置: 首页 > 种牙种类/品牌 > 正文

牙槽骨萎缩怎么种牙?诊断牙槽骨缺失状况寻找专属方案

发表于:2025-08-24 08:15:01 非合作机构 纠错/删除

牙槽骨萎缩是长期缺牙或牙周疾病后的常见结果,它导致原本用于固定天然牙根的骨质高度和宽度减少,使得传统种植牙变得困难重重。对于长期缺牙、佩戴活动假牙不适或被告知“骨量不足无法种植”的朋友们而言,了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。值得关注的是,现代口腔修复医学已发展出多项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,即使骨量重度不足,多数情况下依然能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,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。

牙龈萎缩发红

一、理解根源:为何牙槽骨会“消失”?

牙槽骨吸收的原因解析

牙槽骨并非惰性结构,其高度依赖牙齿带来的功能性刺激来维持形态与密度。这解释了为什么缺牙后骨质会持续流失:

• 生理性吸收:牙齿缺失后,缺乏咀嚼力传导 是主要诱因。压力刺激对骨组织维持至关重要,失牙后此信号消失,局部代谢改变,成骨活动减弱。

• 病理性因素:长期未经有效控制的重度牙周炎是常见元凶。炎症破坏牙周支持组织,包括附着牙龈、牙周膜及牙槽骨。

• 外伤与感染:意外导致的颌骨损伤或拔牙后重度的创口感染延迟愈合,也可能损害原有骨质条件。

二、诊断先行:明确骨缺损状况

判断牙槽骨萎缩程度

正确评估骨缺失情况是制定治疗计划的前提。当前主要依赖影像学手段:

口腔锥形束CT (CBCT) :是目前评估牙槽骨三维形态(高度、宽度、密度)及神经血管位置的首要利器。其提供高精度断层扫描图像,测量误差极小,有助于规避手术风险。

• 骨质分类:依据Lekholm & Zarb 分类系统,骨质通常分为四类。多数萎缩患者骨质趋于III类(薄层皮质骨包裹疏松髓质骨)或IV类(整体疏松的低密度骨),此评估直接影响植体选择和手术方式。

牙齿和牙齿内部结构图

三、技术破局:克服骨量不足的种植方案

成熟可靠的骨增量技术

当骨量无法满足常规种植要求时,以下几种技术应用广泛:

1. 引导骨再生 (GBR) :增量黄金标准

• 操作核心:在骨缺损区植入人工骨粉(如羟基磷灰石/胶原复合物)后,覆盖生物相容性屏障膜。膜的作用在于隔绝上皮及结缔组织过快长入,为成骨细胞抢占生长时间窗口。

• 愈合期:通常需6至9个月,待新生骨质与自体骨充分整合且达足够机械强度后,方可行二期种植体植入。

2. 块状骨移植 (Block Bone Graft) :大量缺损的解决方案

• 适用情况:面对牙槽嵴重度宽度不足(如小于3mm)或较大的局部骨壁缺损时采用。

• 材料来源:多取自患者下颌智齿区后方(升支处)或颏部,亦有取自髋骨但创伤较大。同种异体骨块(经特殊处理的捐赠骨)亦可作为选择。

• 关键要点:移植骨块需用钛钉稳固加压固定,并辅以碎骨屑及膜覆盖增强成骨成效,整体愈合期较GBR更长。

3. 上颌窦提升术:后牙上颌区骨高度不足的对策

• 外提升术(侧壁开窗):在窦腔侧壁开骨窗,小心抬起窦黏膜后填入骨粉,提升窦底高度。创口较大但适用于重度骨高度缺失(小于3-5mm)。

• 内提升术(经牙槽嵴顶):植入种植体时通过敲击或液压工具顶起窦底黏膜再填入少量骨粉,创口较小但提升幅度有限,对黏膜完整性要求极高。

4. 特殊种植体设计与即刻负荷技术

• 短植体:经改良的短种植体(6-8mm)通过优化表面处理增强初期稳定性及骨结合潜力,尤其适用于下颌骨低平但质地坚硬的萎缩后牙区。

• 倾斜种植:避开解剖禁区(如颏孔、下牙槽神经管、上颌窦腔)并增加前伸力矩,尤其在无牙颌修复中广泛运用。

• All-on-4/All-on-6技术:采用4-6颗种植体支持整排临时或更终固定桥。关键技术为后牙区植体倾斜(约30度角)避开关键结构,更大限度利用现有骨量实现即刻负重。但需严格控制咬合力。

all-on-4种植概念图

四、评估与选择:寻找你的专属方案

多维考量决定治疗路径

• 骨吸收特性:萎缩不仅表现于垂直高度降低,水平宽度缺失同样关键。薄如刀刃的牙槽嵴需优先重建宽度(GBR或块状骨移植),单纯高度不足(如上颌后牙区)则可考虑窦提升。

• 缺牙时间:骨质流失速率个体差异大。缺牙超过5年的患者通常伴随软组织塌陷,除骨增量外常需结合软组织成形手术。

• 全身健康状态:涉及自体取骨或复杂增量术时需考量糖尿病控制状态、吸烟史(尼古丁显著延缓骨愈合)、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抗骨代谢药物(如双膦酸盐)的使用期限。

• 时间与成本预判:种植牙是系统性工程,切勿忽略从基础牙周治疗、骨重建、植体植入到戴牙的全程耗时与经济投入。

五、治疗进程与注意事项

流程管理与术后维护重点

• 阶段拆解:典型流程为:术前评估及牙周基础治疗→骨增量手术(如需)→愈合期(3-9个月不等)→种植体植入→骨结合期(3-6个月)→取模戴牙。All-on-4等即时负重方案可大幅缩短戴牙时间但需严格筛选患者。

• 术后维护要点:种植体成功非一劳永逸。术后一年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,关注咬合力分布及骨结合稳定度。坚持使用牙缝刷/冲牙器进行种植体周围清洁,每年进行专科种植体周维护。

种植牙

牙槽骨萎缩虽增加了种植牙的复杂性,但绝非无法逾越的障碍。通过系统的术前评估、个性化的骨增量技术应用和适宜的种植方案选择,即使是重度骨吸收患者亦可重建稳固的咀嚼功能。治疗的关键在于充分沟通,明确每个步骤的可预期成果及其限制,严格遵从术后护理要求。当科学严谨的治疗计划遇上医患间的互信合作,骨量不足也能重新“扎根”,达成修复目标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