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位置: 首页 > 种牙种类/品牌 > 正文

做种植牙需要检查哪些项目?全身+局部等检查拆解!

发表于:2025-11-15 09:13:01 非合作机构 纠错/删除

种植牙术前检查是确保手术安心与成效的核心环节,主要涵盖口腔局部评估、影像学精又准检测、全身健康筛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测四大维度。这些检查既需明确牙槽骨条件、牙周健康状况等局部指标,也需排查全身基础疾病、凝血功能异常等潜在风险,为种植方案制定提供全方面数据支撑。

种植牙各个模型图

一、口腔局部专项检查

牙周健康评估:

牙周健康是种植牙成功的基础,首要检测牙周袋深度,正常范围应≤3mm,超过则提示存在牙周炎。

医生会通过专科器械探查牙龈炎症程度、牙周附着水平,若存在牙结石、牙龈退缩等问题,需先做洁治或牙周治疗。

这一检查直接关系种植体与牙周组织的相容性,炎症未控制可能导致术后感染或种植体松动。

牙槽骨条件检测:

牙槽骨的骨量骨密度是种植体的关键支撑,需通过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。

骨高度需满足种植体植入要求,骨宽度需能包裹种植体至少1mm,骨密度值(HU)≥200才适宜直接种植。

若骨量不足或密度过低,需提前制定植骨方案,否则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与长期成效。

咬合关系研判:

通过咬合试纸、蜡片等工具检测咬合接触点,排查早接触、咬合干扰等异常情况。

咬合关系失衡会导致种植体受力不均,增加术后松动、折断的风险,需在术前明确调整方向。

医生会记录上下颌牙齿的覆合、覆盖关系,为种植体植入角度与高度提供参考。

缺牙区解剖探查:

重点检查缺牙区是否存在骨突、骨裂等解剖异常,同时评估上颌窦底位置下颌神经管走向

上颌窦底过低可能导致种植体穿通窦腔,下颌神经管位置异常则易损伤神经,这些情况需在术前通过专项处理规避风险。

此外,还需检查邻牙健康状况,排查龋齿、根尖周炎等潜在问题,避免影响种植区域改善。

种植牙与正常牙齿前后对比图

二、影像学精又准评估

常规X线检查:

口腔全景X线片可清晰显示牙槽骨整体高度、宽度及邻牙、对颌牙的形态关系,是基础影像学检查项目。

对于多颗牙缺失者,需加拍咬合片,精又准呈现缺牙区咬合间隙与牙槽骨细节,价格:全景片:150-300元起。

该检查能初步判断骨量是否充足,排查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,为后续精又准检查提供方向。

CBCT三维成像:

锥形束CT(CBCT)是种植牙术前的核心影像学技术,可提供0.1mm精度的三维影像,全方面展示骨量、骨密度及解剖结构。

通过CBCT可测量种植位点的骨密度值(HU)、牙槽骨各方向维度,明确上颌窦、下颌神经管的具体位置,价格:300-800元起。

其三维重建功能能帮助医生模拟种植体植入路径,避免损伤重要组织,显著提升手术精又准度。

CT扫描检查:

针对骨形态复杂、多颗牙缺失或有既往手术史的病例,需进行CT扫描,获取更细致的骨结构数据。

CT检查可清晰区分皮质骨与松质骨的分布,评估骨裂、骨吸收的具体范围,为复杂种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,价格:500-1200元起。

与CBCT相比,CT在软组织显示上更具优势,能辅助判断种植区周围黏膜健康状况。

MRI软组织评估:

主要用于检查种植区周围软组织情况,如上颌窦黏膜厚度、下颌神经管周围神经分布等。

对于上颌窦黏膜增厚、存在囊肿或神经位置异常的患者,MRI能提供精又准的软组织影像,避免手术损伤,价格:800-1500元起。

该检查通常用于复杂病例的补充评估,并非所有患者都需常规进行。

种植牙英文

三、全身健康系统筛查

基础生命体征监测:

血压测量是必做项目,需控制在120/80mmHg以下,血压不稳定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。

同时监测心率、呼吸频率等指标,评估身体基础状态,若存在心率异常,需进一步排查心脏问题。

这一环节能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具备即时手术的身体条件,避免因基础体征异常引发术中风险。

血糖代谢评估:

空腹血糖需控制在3.9-6.1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≤6.5%,血糖控制不佳会特别影响术后愈合。

糖尿病患者需提供近期血糖监测记录,若指标超标,需先调整治疗方案,待血糖稳定后再评估种植可行性。

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,增加感染风险,同时会抑制骨组织修复,降低种植体成功概率。

心血管功能检测:

心电图是基础检查,可排查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等潜在心脏问题,尤其针对高龄或有心血管病史者。

若心电图显示异常,需进一步进行心脏功能评估,避免手术中因心脏负荷增加引发意外。

心血管功能正常是确保手术安心的重要前提,任何潜在风险都需在术前充分排查。

肝肾功能评估:

肝功能检查重点关注转氨酶、胆红素等指标,肾功能则检测肌酐、尿素氮水平,评估身体代谢与排毒能力。

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代谢与术后改善,若指标超出正常范围,需先做针对性治疗。

种植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、抗生素等需通过肝肾代谢,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药物蓄积,引发不良反应。

传染病筛查:

需进行乙肝五项、丙肝抗体、梅毒抗体、艾滋病抗体等项目筛查,避免交叉感染风险。

筛查结果不仅关系患者自身治疗安心,也为医护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依据。

若存在传染病感染情况,需在专用诊疗环境下进行手术,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感染防控方案。

种植牙图片模型

四、实验室辅助检测

血常规检查:

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-10×10⁹/L,升高提示体内存在感染,需先抗感染治疗后再手术。

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反映贫血状况,贫血会导致术后愈合延迟,需通过饮食或药物纠正后再评估。

血小板计数需维持在100-300×10⁹/L,过低会影响凝血功能,增加手术出血风险。

凝血功能检测:

核心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(PT,11-13秒)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,31-43秒)、纤维蛋白原(2-4g/L)。

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术中出血不止或术后血肿,若指标延长或缩短,需排查凝血相关疾病。

长期服用抗凝药物(如阿司匹林)者,需提前停用并复查凝血功能,确保符合手术要求。

感染指标筛查:

C反应蛋白正常范围≤10mg/L,降钙素原<0.15ng/mL,升高提示存在潜在感染。

这类指标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炎症状态,避免在感染期进行手术导致并发症。

若感染指标异常,需先明确感染部位并治疗,待指标回归正常后再启动种植流程。

种植牙连桥模型示意图

种植牙术前检查需兼顾局部与全身,口腔专项评估明确种植可行性,影像学检测提供精又准数据支撑,全身与实验室筛查规避潜在风险。各项检查环环相扣,从骨条件、牙周健康到身体基础状态全方面覆盖,唯有通过系统检测,才能为种植手术筑牢安心根基,确保术后改善与长期成效,这也是每一位拟种植患者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