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位置: 首页 > 种牙种类/品牌 > 正文

种植牙几次手术才能种好?基础种植2次是常态!

发表于:2025-05-09 14:16:42 非合作机构 纠错/删除

缺牙后想种牙,却被“手术次数”吓退?不少人以为种植牙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其实不然。基础种植流程通常分2次手术完成,但具体次数需结合个人情况判断。本文用大白话拆解种植牙的手术逻辑,看完心里就有底了!

种植牙的过程

一、基础种植:2次手术是主流流程

种植牙的核心逻辑是“先扎根,再戴冠”,常规流程分两步走:

初次手术:植入种植体

在缺牙区牙槽骨上钻出小孔,将钛合金种植体旋入骨内,相当于给牙齿“打地基”。手术时间约1-2小时,术后需等待3-6个月让种植体与牙槽骨紧密结合(医学上叫“骨结合”)。这一步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,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。

二次手术:安装基台+牙冠

骨结合完成后,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顶部,安装愈合基台(类似“螺丝帽”),引导牙龈形成美观的形态。2-4周后取模制作牙冠,完成修复。二次手术创伤小,改善比较快,通常半小时内完成。

为何需要两次手术?

种植体植入后需“静养”数月,等待骨细胞在种植体表面爬行生长,形成类似天然牙根的固定力。若强行缩短时间,可能因骨结合不足导致种植失败。

种植导板实物示意图

二、特殊情况:可能需要3-4次手术

若患者存在以下问题,手术次数可能增加:

牙槽骨条件差:需植骨

若牙槽骨高度不足(如上颌后牙区)或骨量稀疏(如长期缺牙未修复),需骨增量手术。例如:

上颌窦提升术:在牙槽骨与上颌窦之间植入骨粉,增加垂直骨量。

引导骨再生术(GBR):在骨缺损处覆盖生物膜,引导骨细胞生长。

这类手术需额外3-6个月愈合期,总流程可能延长至4次手术。

即刻种植:1次手术完成(但有条件)

若缺牙区无炎症、牙槽骨形态完好,且选择亲水性种植体(如瑞士ITI SLActive系列),可尝试“即刻种植”:

拔牙当天植入种植体,直接安装临时基台,省去3-6个月等待期。

但需满足严格条件:牙周健康、无急性感染、骨密度足够。若条件不符,强行即刻种植反而增加失败风险。

并发症处理:需追加手术

若术后感染、种植体松动或基台脱落,需及时清创或重新植入,可能增加手术次数。不过,选择经验充足的医生、严格遵循医嘱护理,可大幅降低此类风险。

种植体演示图

三、手术次数与疼痛感的关系

不少人担心“手术次数多=更疼”,实际并非如此:

初次手术更“遭罪”:因涉及切开牙龈、钻骨等操作,术后3天内可能出现肿胀、疼痛,需按医嘱服用止痛药。

二次手术相对轻松:需要切开小范围牙龈,创伤小,疼痛感类似拔智齿后2-3天的程度。

即刻种植疼痛感类似初次手术:因操作复杂度与初次手术相当,但省去等待期,整体时间成本更低。

如何缓解术后不适?

术后24小时内冰敷,48小时后热敷。

避免用手术侧咀嚼硬物,禁烟酒及辛辣食物。

保持口腔清洁,用软毛牙刷轻刷种植区周围。

四、如何减少手术次数?关键在术前评估

拍CT片精细测量:

通过三维CT评估牙槽骨高度、宽度、密度,医生可判断是否需植骨或调整种植方案。例如,若骨量不足却强行植入常规种植体,可能因初期稳定性差导致失败。

选择合适种植系统:

骨水平种植体(如瑞士ITI、瑞典诺贝尔Active系列):适合骨量充足者,可简化流程。

亲水性种植体:缩短骨结合时间至3-4周,可能减少等待期。

控制全身疾病:

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等患者需先治疗基础病,待血糖、骨密度达标后再种植,可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
种植牙手术次数并非固定值,基础流程2次是常态,复杂情况需3-4次,少数幸运儿可1次完成。与其纠结次数,不如优先选择特色医生、严格配合术前检查与术后护理。毕竟,种植牙是长期投资,稳扎稳打才能用得长久!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