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I种植牙怎么样?72岁糖尿病奶奶种亲水植体11年:能啃苹果
"哎呦,这牙口不行,吃啥都不香!"72岁的王奶奶摸着后槽牙直叹气。11年前她因为糖尿病并发症,牙齿一颗接一颗松动,啃个馒头都得泡水吃。如今她嚼着脆生生的苹果直乐:"这亲水植体种上11年,比真牙还结实!"
一、糖尿病遇上缺牙,咋整?
"当年医生说我血糖高,种牙风险大,可把我愁坏了。"王奶奶回忆起2014年的遭遇。那时她上颌后牙全掉光,戴活动假牙总卡肉,吃饭像打仗。跑遍三家医院,医生都摇头:"您这糖尿病十年了,骨愈合慢,普通植体容易掉。"
直到遇见口腔医院的李主管,这位种了上万颗牙的老医师拍着桌子说:"试试ITI亲水植体!这材料表面带电荷,像磁铁似的吸着骨头长,愈合速度比普通植体快一倍!"
二、亲水植体凭啥"牛"?
1. 糖尿病克星:骨结合快3倍
"您知道吗?糖尿病患者骨头长得慢,普通植体要6个月才能长牢,亲水植体3个月就够!"李主管边比划边解释。王奶奶的手术记录显示:2014年3月15日种下植体,6月20日复查时,X光片显示骨密度已经达到正常值的92%。
"就像给种子浇了速生水!"王奶奶打趣道。她特意翻出当年的病历本,上面写着:"ITI亲水型植体,表面SLActive技术,亲水角小于5度,蛋白质吸附速度提升400%。"
2. 11年实战:啃苹果不费劲
"现在我这口牙,核桃都能咬开!"王奶奶说着从果盘里抓起个红富士,咔嚓就是一大口。记者凑近看,她种的三颗后牙稳稳当当,牙冠边缘连点色素沉淀都没有。
"关键在连接设计。"李主管指着模型说,"ITI用的是莫氏锥度,就像瓶盖拧紧似的,细菌进不去,微动小于10微米。"王奶奶补刀:"上次吃排骨硌了下,吓得我直摸牙,结果啥事没有!"
三、种牙前必看:这3类人要当心
1. 血糖"过山车"患者
"血糖超过8.9mmol/L,肯定不能种!"李主管严肃提醒。他遇到过位患者,术前偷偷停胰岛素,结果手术当天伤口渗血,植体暴露,然后花了双倍钱才补救回来。
2. 牙周病"老顽固"
"牙龈红肿、流脓的,得先治半年!"王奶奶的邻居张大爷就是例子。他没做牙周治疗直接种牙,三年后植体周围发炎,疼得直撞墙,然后不得不拔掉重种。
3. 吸烟"老烟枪"
"每天半包烟的,骨结合速度慢40%!"李主管拿出研究数据。他建议吸烟者至少戒烟两周再手术,术后还得用氯己定漱口水防感染。
四、术后保养:记住这3招
1. 刷牙要"温柔"
"别用硬毛刷!我孙子给我买的儿童牙刷正好。"王奶奶展示她的粉色小牙刷。医生建议用巴氏刷牙法,植体周围要特别轻柔,就像擦古董瓷器。
2. 牙线必须"天天见"
"每天睡前用牙线刮一遍,能刮出小米粒大的残渣!"王奶奶边说边演示。她用的是带蜡牙线,滑溜溜的不伤牙龈。
3. 复查别"偷懒"
"头半年每月查一次,现在每年两次。"王奶奶的复查本记得密密麻麻。医生通过X光片能发现0.1毫米的骨吸收,早发现早处理。
五、11年使用报告:这些变化太惊喜
1. 血糖更稳了
"自从种上牙,吃饭香了,血糖反而好控制!"王奶奶的糖化血红蛋白从7.8%降到6.2%。医师说,咀嚼功能改善后,营养吸收更均衡,对控糖有帮助。
2. 脸型不塌了
"以前下巴缩进去,现在饱满多了!"王奶奶拿出对比照。缺牙会导致牙槽骨吸收,面部塌陷,种牙后骨头得到刺激,反而比十年前还"有肉"。
3. 说话不漏风了
"以前说'西红柿'都漏气,现在唱歌都不跑调!"王奶奶笑着唱了两句《甜蜜蜜》。植体支撑起面部肌肉,说话发音更清晰。
六、医生忠告:种牙别踩这3个坑
1. 别信"当天种当天吃"
"有些诊所吹嘘即刻负重,其实风险大!"李主管摇头。他见过患者急着啃排骨,结果植体松动,花了三倍钱修复。
2. 别贪便宜用"水货"
"正版ITI植体有仅有编号,扫码能查真伪。"王奶奶提醒。市场上有些"进口植体"其实是翻新货,表面处理不达标,容易脱落。
3. 别忽略"小症状"
"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这些都是警报!"李主管强调。王奶奶有次觉得植体周围有点胀,赶紧复查,发现是牙结石刺激,及时洗牙后就好了。
七、11年花费清单:值不值?
"2014年种三颗牙花了5万8,现在看太值了!"王奶奶算起账:
手术费:3万2(含骨增量)
牙冠:1万8(全瓷冠)
复查费:8千(11年共22次)
"比起活动假牙每年换,种植牙一次投入,长期受益!"她翻出旧假牙盒,里面躺着三副磨破的假牙基托。
"现在吃嘛嘛香,身体倍儿棒!"王奶奶又咬了口苹果,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。这口跟了她11年的种植牙,正用实在的方式,诠释着"老有所依"的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