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标上海|花 3 万种牙的真实经历分享
2024年春天,我站在口腔科候诊区,手里攥着挂号单,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号码,心跳莫名加快。两年前那场自行车事故导致的门牙缺失,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,既刻在脸上,也烙在心里。这次,我终于下定决心,要告别伴随自己两年多的隐形义齿,用种植牙找回完整的笑容。
事故发生:从完整牙齿到“豁口”人生
2021年深秋,我骑着共享单车穿越梧桐隧道,转弯时车轮打滑,整个人重重摔在路边。起身时,满嘴血腥味混合着泥土气息,左上门牙和右上侧切牙直接脱落,剩下的两颗门牙也出现松动。在急诊室,医生看着X光片摇头:“牙槽骨骨折,四颗前牙保不住了。”
接下来的三个月,我经历了根管治疗、牙周刮治、临时义齿修复。每次复诊,医生都会提醒:“牙槽骨吸收严峻,建议尽早考虑种植牙。”但看着治疗费用清单,我选择了逃避——隐形义齿虽不理想,至少能暂时遮住缺憾。
隐形义齿:美丽背后的妥协
隐形义齿像一片薄薄的“牙龈贴膜”,用金属卡环固定在邻牙上。白天,它让我敢在会议室发言;夜晚,取下时看着镜中凹陷的面容,失落感如潮水般涌来。更糟糕的是,长期佩戴导致邻牙出现松动迹象,牙槽骨吸收速度加快。2023年体检,牙片显示下颌前牙区骨量不足3mm,这意味着常规种植可能面临失败风险。
重新抉择:遇见“植骨医师”
2024年2月,我挂上了号。诊室里,赖主管指着CT影像解释:“你上颌窦腔过大,前牙区骨量不足,直接种植风险高,建议先做植骨手术。”他推荐了擅长复杂植骨的顾迎新医生。
顾医生的方案让我倒吸冷气:需要从髂骨取骨移植到牙槽骨,同时植入4颗诺贝尔种植体,总费用约3.2万元起。但看着他展示的病例——一位骨量仅2.5mm的患者经过植骨后成功种植,我决定放手一搏。
手术实录:从恐惧到坦然
一期手术(植骨+种植体植入)
2024年4月23日,我躺在手术台上。护士递来减压球,顾医生却笑着说:“别紧张,我们边听音乐边手术。”局麻后,能感觉到医生在牙龈上切开小口,电钻声响起时,我下意识抓紧扶手。突然,顾医生轻声说:“骨量比预想还差,得用钛钉固定骨块。”原本预计1小时的手术延长到2小时,缝线时,助手医生安慰:“线结有点多,但这样愈合更稳妥。”
术后三天,我靠吸管喝米糊,脸肿得像仓鼠。但惊喜的是,术后第七天拆线时,顾医生指着愈合良好的创口说:“骨结合情况超预期,三个月后就能装基台。”
二期手术(基台安装)
2024年7月24日,二期手术顺利得多。医生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,旋入愈合基台,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。这次,我学会了用氯己定漱口水预防感染,术后当天就改善了软食。
修复(牙冠佩戴)
2024年11月,取模、试戴、调磨,当定制的二氧化锆全瓷冠稳稳固定在基台上时,我盯着镜子看了足足五分钟——新牙的颜色、形态与邻牙浑然一体,连笑线都改善了对称。
费用清单:透明背后的学问
总花费30512元起,明细如下:
种植体(诺贝尔PMC)4颗×8980元起=35920元起(集采后价格)
植骨手术(Bio-Oss骨粉+钛膜)20512元起
基台+牙冠 8980元起
术前检查(血常规/凝血/CT)1200元起
术后药物(抗生素/止痛药)300元起
医生提醒:“集采后种植体费用下降,但复杂病例的骨增量手术、软组织移植等仍需自费。”我的病例中,骨增量费用占比超60%,这也是为何总价高于普通种植。
避坑指南:过来人的血泪教训
别迷信“低价种植”
曾收到某机构“1980元起/颗”的推广短信,面诊时发现:该价格不含植骨、牙冠、麻醉费,总价反而更高。警惕“即刻种植”陷阱
某私立诊所宣称“当天拔牙当天种”,但我的牙槽骨条件根本不适合。即刻种植对骨量、牙龈厚度要求极高,多数人需等待3-6个月愈合期。选医生比选医院更重要
专科医生经验充足,但挂号难;私立诊所服务好,但要查证医生资质(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执业范围)。术后护理决定寿命
现在,我每天用冲牙器清洁种植体周围,定期用牙缝刷。医生警告:“种植牙不会蛀牙,但会得牙周炎,一旦感染,可能连种植体都要拆除。”
结语:笑容重启的代价与收获
走出诊室时,上海的冬阳正好。我摸了摸崭新的门牙,突然想起顾医生的话:“种植牙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。”这3万元起,买的不仅是四颗牙齿,更是对生活的重新掌控。现在,我终于能毫无顾忌地大笑,在会议上发言,甚至敢啃苹果——这种踏实感,值得每一分花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