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牙前需要做哪些检查?这5项缺一不可!
种植牙是当下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,但很多人不知道,在正式“种牙”前,医生会安排一系列检查。这些检查不是“走过场”,而是为了评估身体条件是否适合手术,避免潜在风险。
今天咱们就聊聊种植牙前必须做的5项检查,帮你提前做好准备。
口腔基础检查:看牙齿和牙龈的“底子”
种植牙前,医生会先给你的口腔做个“多角度体检”。这一步主要检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高度、宽度、密度,以及周围牙齿的健康状况。比如,是否有龋齿、牙周病、牙龈萎缩等问题。如果发现牙结石或菌斑堆积,医生会建议先洗牙,改善口腔卫生环境。此外,医生还会检查口腔黏膜是否有溃疡、白斑等异常,避免术后感染。
举个例子,如果牙槽骨高度不足,可能需要先植骨,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支撑。如果邻牙有龋齿或炎症,也得先处理,否则可能影响种植牙的稳定性。
影像学检查:给骨头“拍CT”
种植牙对牙槽骨的要求很高,因此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。常见的检查包括口腔全景片、头颅侧位片,甚至更精细的CBCT(锥形束CT)。这些检查能清晰显示牙槽骨的形态、密度,以及与下颌神经管、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。
比如,CBCT可以三维重建口腔结构,帮助医生确定种植体的位置、角度和深度。如果牙槽骨离下颌神经管太近,可能需要调整方案,避免损伤神经。这一步相当于给手术“画地图”,确保种植体“扎根”在合适的位置。
血检查:排查全身“隐患”
种植牙虽然是局部手术,但全身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手术风险。因此,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血糖、肝肾功能、传染病筛查(如乙肝、艾滋病、梅毒)等检查必不可少。
比如,血常规可以排查贫血或感染;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术中出血不止;血糖过高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;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。传染病筛查则是为了保护医患双方,避免交叉感染。如果检查结果异常,医生会建议先治疗相关疾病,再考虑种植牙。
全身健康评估:血压、心电图不能少
除了血检查,医生还会关注心血管健康。比如,测量血压、做心电图,评估是否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风险。如果血压过高,术中可能出现血压波动;心脏问题可能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。
此外,医生会询问病史,比如是否长期服用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)、是否接受过放疗或化疗、是否有过敏史等。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制定更稳妥的手术方案。比如,服用抗凝药的患者可能需要提前停药,减少出血风险。
咬合与功能评估:确保“用起来”没问题
种植牙不仅要“种得稳”,还要“用得好”。因此,医生会检查咬合关系,比如通过咬牙合模型或记录仪,分析上下牙的接触情况。如果咬合不平衡,可能导致种植牙受力不均,甚至引发颞下颌关节问题。
此外,医生还会评估咀嚼功能、发音功能等。比如,如果缺牙导致咀嚼效率下降,种植牙后需要逐步适应新的咬合方式。这一步相当于给种植牙“试运行”,确保术后能正常发挥功能。
种植牙前的检查虽然繁琐,但每一步都有其必要性。口腔基础检查评估“地基”是否稳固,影像学检查确定“施工图纸”,血检查和全身评估排查风险,咬合评估确保“用起来”没问题。这些检查不仅能降低手术风险,还能提高种植牙的长期结果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种植牙,记得提前安排好检查时间,如实告知医生病史和用药情况。